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媒体厦大 >> 正文

海西晨报:两位厦大人折桂“终身奉献奖”

尹泽勇

陈一坚

11月18日,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揭晓。12位获奖人和团队分别包揽了7大奖项,其中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、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尹泽勇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原总设计师、厦门大学1949级航空系校友陈一坚均荣获“终身奉献奖”。

尹泽勇:

给战鹰装上“中国心”

73岁的尹泽勇院士,从2015年4月起出任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。他为人低调,偶见报端的也只是几个“干瘪”的第一: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的先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、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定型并大批量使用的先进涡轴发动机、第一型设计定型并批量使用的涡扇发动机、第一型自主研制并批量使用的先进传动系统等。

尹泽勇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,自主走完预先研究、技术攻关、工程研制、使用发展全过程。我国首型自主研制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“玉龙”先进涡轴发动机2010年成功定型并系列发展至今,让国产战鹰装上强劲“中国心”,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和封锁,闯出独立自主研发涡轴发动机的中国道路。

2011年,他带领团队制定研制路线、布局技术攻关、构建研发体系,从头描绘国产大飞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蓝图。

2015年,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的航空航天人才,他出任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首任院长至今,带领学院走上“旧业维新,后来居上”的发展道路,各项事业取得良好成绩。

陈一坚:

“飞豹”之父为国铸剑

陈一坚一直为飞机设计研究工作殚精竭虑,为歼教1、初教6、强5、运7、“飞豹”等多个飞机型号的设计研制贡献了自己的盛世年华与心血智慧。

作为“飞豹”的总设计师,他在研制过程中科学决策、打破沿用的原苏联设计规范体系,大胆采用了40%的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成品,并组织几十个厂所成功地完成了研制任务,使飞机达到20年不落后的高标准,而全部研制经费仅相当于1亿美元,这在其他任何一个进行飞机研制的国家都无异于天方夜谭。

“飞豹”填补了我国歼击轰炸机的空白,扩大了我军空中突击力量的作战半径,增强了机动灵活性和打击精确性,对捍卫南海诸岛主权、保卫海疆和巩固国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“但愿皓守伴银燕,卜居何必武夷山”。功成身退后,时值国产大飞机事业酝酿之际,陈一坚为大飞机方案论证殚精竭虑,建言献策,为大飞机项目成功立项助一臂之力,并马不停蹄地为新一代飞机设计人才培养奉献心力。

他曾多次应邀回厦大做专题报告。得知航空专业将发展为航空学院时,他接下厦大聘书,正式成为厦门大学兼职教授。他曾对厦大学子说:“航空是个高科技的综合体,总是在滚动向前的。”

(晨报记者 许蔚菡)